南京师范大学非遗调查小组到澄江考察关索戏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学生组成非遗专项调查小组,到澄江县走访调查关索戏的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情况。他们将通过南京师范大学的非遗保护基地平台,持续关注关索戏的传承与发展,让古老的文化与非遗在青春一代的努力中继续焕发光彩。
关索戏是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古老的傩戏,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为热点话题后,围绕非遗的文化产业开发在近些年备受关注和重视。
傩文化范畴内的关索戏,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但是关索戏也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仅演三国蜀汉故事,属于高腔范畴并且仅流传在小屯村内。正是因为关索戏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较小的流行范围,对它的传承和保护不容忽视,但也困难重重,使得这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不能遵循旧例,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性保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非遗专项调查小组在昆明市、玉溪市文化部门的配合与帮助下,对澄江关索戏的传承保护现状和文化产业开发前景进行社会调研。
调研结束后,调查小组撰写了《澄江关索戏的保护调查报告》,对澄江关索戏的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提出对策、建议。(玉溪日报记者 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