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坡村:蔬菜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青花投入精力少、收效快,现在栽种下去,4月就能卖钱……”春节前夕,华宁县宁州街道红坡村委会石门砍小组村民陈乔发和妻子王艳芬正在地里忙着栽种青花。
43岁的陈乔发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妻子在家务农。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王艳芬尝试栽种青花、菜豌豆等蔬菜,当年栽种的5亩青花就有2万元收入。见到妻子在家栽菜收入不错,陈乔发便回到家乡与妻子一起务农。如今,陈乔发家共栽种了60亩土地,每年净收入近20万元,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以前只种植烤烟,闲暇时间多,现在整天在地里忙碌,感觉心里更踏实了。”王艳芬高兴地说。
红坡村地处华宁县以北30公里的一个偏远贫困山区,平均海拔2000米,共有172户597人。多年来,村民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经济收入单一。2015年,在市科协的帮助下,一支扶贫工作队开始进驻红坡村,制定了“烤烟生产作支撑,蔬菜种植调结构,家庭养殖增效益”的产业发展规划,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结合红坡村实际,我们引进了甜脆玉米、美国豌豆尖、魔芋、青花、大白菜等蔬菜品种,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红坡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松说。
“从来没有种过蔬菜,大家一开始都不愿意栽种。”来自华宁县教育体育局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秦有为说,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村组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同时,邀请相关农技专家开展培训,手把手教农户种植。慢慢地,看到有村民种植蔬菜收益不错后,大家都开始规模化种植。
今年50岁的高乔生身体状况不好,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妻子一人身上,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高乔生和妻子不等不靠,积极发展生产,成了村里第一个种青花的人。“我有个姐姐在青龙镇,她告诉我种青花收入不错,一亩能卖七八千元,我就想自己也种点看看。”高乔生的妻子陈琼芬告诉记者,第一年因缺乏技术及市场行情不好,青花只能保本。后来,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开始搞培训、传技术,才使得栽种的青花品质有了保障。“现在,烤烟和蔬菜已经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谈及今后的愿望,高乔生计划盖一所房子,改善住房条件。
如今的红坡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依靠科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实现了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8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75元,5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红坡村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变勤快了,以前农闲时节男的打牌、女的绣花,现在家家户户忙着抓收入,大家都习惯性地在田地里忙碌着,如今的红坡村真正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红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良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