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

“玉溪制造”离“玉溪智造”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玉溪日报

不久前,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举办首期工业智能制造培训班,高新区19户企业负责人与专家共同探讨制造企业智能化发展之路。在不久前结束的2018年“收获金秋  共谋发展”开放合作暨创新发展峰会上,玉溪向中外来宾推介了投资额148亿元的智能制造招商引资项目。

从“制造”到“智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跨时代的转变。当玉溪全力对接国内外科研和市场资源,蓄积力量发展智能制造之际,“玉溪制造”距离“玉溪智造”还有多远?如何加快推动“玉溪制造”向“玉溪智造”转型?成为玉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所必须面对和亟待破解的考题。

步履坚定迈向智造

追溯玉溪智能制造发展历程,可上溯到“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信息基础建设为重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在此期间,建成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和中小企业网,构建起了政府、企业、社会交互服务平台。

进入“十二五”时期,玉溪启动百户“数字化企业”工程,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围绕建设一条互联网高速接入通道、一个内部数据通信网络、一个门户网站、一套自动化管理系统、一个内部监控平台、一套电子商务系统、一套网上培训系统的“七个一”标准,以百户试点企业为引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玉溪立足《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规划部主任杨潜介绍,基于智能制造发展的四个阶段——智能化基础建设、智能化单系统建设、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数据分析及运用,研究院对玉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大致勾勒出玉溪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89户企业中,红塔集团智能制造推进步伐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企业在完成智能化基础建设和智能化单系统建设以及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开始进入智能化数据分析及运用建设阶段。

其余88户企业自“十一五”以来,通过实施“两化”融合,在智能化基础建设方面,八成企业完成了网络基础和操作终端建设,在智能化单系统建设方面,基本建成包括行政、财务、设计、生产、库存、销售在内的单系统。

总体而言,玉溪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进程中,正处于完善提升智能化单系统建设,并向智能化系统集成迈进的阶段。

紧盯前沿积蓄动能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快速崛起,推动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杨潜认为,尽管“玉溪制造”距离“玉溪智造”尚有较大差距,但面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玉溪制造企业更加需要紧盯前沿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步伐,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存图强。

正是居于对发展智能制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玉溪确立了以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为抓手,立足“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理念,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

锁定了加快包括烟草及配套、矿冶及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内的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加大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力度,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工业和生活辅助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变的智能制造发展路径。

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差异化、个性化政策。制定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出台27条新政引智留才,为加快推进“玉溪智造”提供政策支撑。

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建成九龙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创新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三大平台,引进华为、联通两大数据中心,集聚阿里巴巴、腾讯、亿赞普、永兴元等知名企业,为加快推进“玉溪智造”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成立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构建引进技术、人才、研发、培训等优质资源的平台,展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与咨询,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智能系统研发与应用,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专业培养和引进,为加快推进“玉溪智造”夯实智力支撑基础。

内培外引推动跨越

2017年初春,云南吉星德亿科技有限公司与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组建工业机器人研发机构,迈出了玉溪机器人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新步伐。今年6月,其研发生产的360°双机协作并联机器人和六轴机器人亮相南博会。

在高新区龙泉片区3万平方米的大型标准化车间内,云南升华电梯有限公司投入60余台机器人,布局20条智能化电梯生产线,形成年产万台电梯的产能规模,开启国内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实施电梯智能制造的先河。

由云南蓝顿景晖科技有限公司的“多电平MOS管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到云南凌诺光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云PACS医疗影像管理系统,直至金属3D打印、智能穿戴产品……玉溪制造企业正紧扣智能制造发展脉搏,紧盯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奋力前行。

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成立后,展开了智能制造规划调研及编制,助力玉溪智能制造产业顶层设计。组织申报“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推动玉溪智能制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对接推动企业申报智能制造项目,引导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启动智能制造学习工厂设计和研发,与德国费斯托联合成立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引进优质培训资源服务玉溪智能制造。计划联动职业学校,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师人才资格认证体系建设;积极联动通信运营商和中外知名企业,筹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搭建玉溪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工业云”平台建设,降低中小企业进入智能制造领域的门槛,破解中小企业智能制造人才瓶颈,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透过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成立一年来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看到,玉溪正立足规划顶层设计,争取国家项目扶持,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存量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改造步伐。

在2018年“收获金秋  共谋发展”开放合作暨创新发展峰会上,玉溪推介了AGV搬运机器人项目、工业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等。同时,我市正积极推进高新区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专项产业园建设。透过这一系列的招商引资项目和产业发展布局,看到玉溪正立足全面开放合作,加快聚才引智、聚资引技步伐,推动“玉溪制造”向“玉溪智造”迈进。(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  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