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改水沟村民养殖石蛙增收致富
盛夏时节,在通海县河西镇改水沟村小团田小组的一个山坳里,100多个养殖池内养殖着蝌蚪10万尾、半大石蛙700公斤,村民吴里发一家精心管理着。历经10余年的发展,吴里发的石蛙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占地面积有5亩左右,养殖池全是仿生态修建的,固定资产超过百万元。”吴里发喜形于色地对记者说,“石蛙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肉质口感非常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养殖前景广阔。”
改水沟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以农业种植业为主。2004年,村民吴里发经过市场调查,感到改水沟虽然地处山区,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是养殖石蛙的理想之地,便开始了石蛙养殖创业路。
吴里发因地制宜,将养殖场地选在了林木繁茂、水资源丰富的山坳里。万事开头难,吴里发无数次地深入山涧溪流,俯身观察野生石蛙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还到外地向石蛙养殖专业户学习取经,争取科技部门的支持指导。在县、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无数次探究和一次次的野生环境模仿和改进,建造出仿生态、用途不同的各类养殖池,又经数年的自然选择筛选、养殖技术摸索积累,培养出了一批批抗病毒种蛙,并于2014年10月成立了通海河源石蛙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规模在玉溪市荣居魁首。
目前,通海河源石蛙养殖有限公司共有石蛙养殖池100多个,占地面积5亩左右,养殖种蛙4000对,每年可孵化蝌蚪30万尾。近三年来,年收益达30多万元。
“以后每年将不断地增加养殖池和种蛙数量,进一步提升种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销售输出逐步由商品蛙向种苗转变,着力建立云南省最大的石蛙种苗输出基地。”吴里发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吴里发说,目前他饲养的商品蛙和种蛙的销路很好,下一步他将利用自己成熟的经验带动村民发展石蛙养殖,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