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

红塔区:打好“三张牌”培育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8-07-11 来源:玉溪日报

当前,玉溪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围绕打造“三张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产业新优势?作为全市首善之区的红塔区给出明确答案:将全力践行省委、省政府对打造“三张牌”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及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全区跨越式发展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好“绿色能源”牌

如何打好“绿色能源”牌?红塔区将抓住全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机遇,加快发展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等绿色清洁能源相关产业,加大清洁、绿色能源设施建设和推广利用。将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红塔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能源清洁化进程。发展太阳能光伏利用,注重常规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拓展太阳能LED照明等绿色能源应用领域。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再利用,继续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模式,继续推进全区范围节柴改灶项目。

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强化节约能源与综合利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节约利用能源资源,努力做到电网及其设备的经济运行。引导新型载能产业节能,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重点耗能行业实施节能工程。扩大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领域,切实形成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新格局。力争城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对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在具备安装条件下,积极采用太阳能或热泵热水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利用。

加快推进低碳红塔区建设。以低碳红塔区建设为抓手,促进能源民生保障工程建设。优化电网建设和电力供给,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结合公交、出租、环卫与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专用停车场所,建设独立占地的充换电站;以公交客车、公务车、环卫车、物流车和特种车等车辆为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重点。

打好“绿色食品”牌

怎样打好“绿色食品”牌?红塔区提出,以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和开放型农业为引领,聚焦产业体系、品牌培育、交易形式、组织模式、质量管控五大环节,瞄准世界一流标准,深入推进红塔区绿色食品的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智慧化,努力把红塔区建成全国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强化规划引领。抢抓国家将进一步扩大轮作休耕试点规模的机遇,尽快制定农业资源养护规划,加快调整种养结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实施红塔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先行区、林牧结合立体农业样板区、农旅结合生态涵养示范区和绿色生产外向农业示范区。加快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建设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实现红塔区绿色食品的全国市场布局。优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体系,下大力气降低物流成本,构建现货批发、拍卖、直销、配送、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纵向一体化的物流营运体系。探索出蔬菜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功能为一体的东南亚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探索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新路径。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业态。构建“科研+种养+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业态,加强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引进扶持科技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通“产学研”绿色食品创新链。以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持重点,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加快推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小巨人”,打通绿色食品资金链。重点引进食品深加工行业领军企业,扶持猫哆哩、滇雪粮油等本地龙头企业,打通食品加工价值链。探索农民股份合作新机制,引导建立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现代流通新业态,支持流通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建设产地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等,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推进智慧农业和农业物联网建设。

健全绿色食品可追溯体系。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施蔬菜、特色水果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出口农产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实施“绿卡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农技农资结合、协会服务、企业直销、龙头企业带动等农业投入品有效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放心农资的配送能力和水平,完善农业投入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区、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鼓励和扶持核桃油、茶油、橄榄油、滇红花籽油、美藤果油等调制保健油生产项目。依托云南猫哆哩休闲食品研发项目,重点发展糕点、糖果等特色食品。

做强绿色食品高端品牌。大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区,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菜、花、果、畜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云果、云花、云菌”知名品牌。配合推进玉溪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东南亚食品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红塔区将充分融入全市“一核两翼”规划布局,发挥中心城区人才集中、区位良好优势,以产品开发为主线、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的全产业链大健康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将红塔区打造成为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健康生活目的地”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力推进养生、养老、体育、医疗等相关健康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重点植入养老相关保健疗养设施,把大营街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打造一批中医药康养、生物保健养老旅游产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加大引资、引智和引才力度,鼓励与优质医疗机构、疗休养机构和旅游服务机构、旅游休闲基地(目的地)合作。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顺应“互联网+”资源整合特性,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主要抓手,加快旅游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启动高铁新城片区体育场馆项目,统筹实施红塔区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城乡绿道(慢道)、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文化旅游节事品牌、文化旅游专栏等系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米线文化、聂耳音乐、玉溪窑等名片,催生各种新兴创意产业和配套服务业,把红塔区建成主题形象鲜明的文化旅游区、滇中国际旅游城市圈次中心旅游区。

加速全域旅游战略进程。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建设“一流旅游”,开发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加快汽车营地、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一心一河一圈一山一小镇”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和重大旅游项目实施,统筹实施集“硬件改造品牌化、软件服务智能化、宣传营销特色化、服务增值人本化、市场整治常态化”于一体的旅游业转型升级系统工程,实现红塔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提升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融入“一核两翼”规划布局和全域旅游供给体系建设,以大营街乡村振兴行动为契机,着力打造大营街温泉特色小镇,不断为“云南第一村”注入新活力。